黑客的艺术系列课程竟然也开始谈“演讲”了。这倒是挺符合蔡学镛所说的跨界的能力的——演讲能力,包括PPT设计,都是蔡学镛刻意培养的能力之一。

猥琐的老湿还是一如既往的不给PPT(准确的讲,是Prezi)。而Prezi跳跃的节奏又不太适合记忆要点,所以只能凭记忆来感知了。

老湿将演讲分为四个等级:

  • 30分
  • 60分
  • 80分
  • 120分

30分是按照自己的思路来设计。我认为,这个自己的思路可能还不够自圆其说,所以只能得到30分。
60分是能够从听众的角度来设计。
80分是能够让听众猜不到下一步,引导听众。其实应该是在演讲中能够激发听众的兴趣。 120分则是将演说变成个人作品。120分我觉得有些夸张,效果好的演说到达一定境界,反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。
就好比写软文,有些软文本身可能会被人一部分人觉得“低俗”,“无聊”,但是效果却出奇的好。说白了,每个演说都有其受众,拿通用的标准来衡量都是偏颇的。
其实,分级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大家确定自己的标准,然后才能获得提升。

然后就是各种PPT演讲稿展示,乔帮主、老罗、雷布斯的三个演讲视频的播放。

乔帮主:
#</embed>

老罗:
#</embed>

雷布斯:

</embed>

乔帮主和老罗的演讲水平更甚一筹,雷布斯的PPT最为惊艳,可惜口才略逊一筹。

老罗的演讲,从标准、规范来说其实是一无是处。尽管PPT的图片还算不错,可是一张PPT讲了整整10分钟(囧…)这种事情怎么看都不可能是书本上教的。但是老罗自有其魅力。其接地气的故事轻而易举的将听众带入了他的故事,即便老罗没有和台下听众直接互动,但是却让你有一种参与感,彷佛故事中的主角就是自己和老罗。

这的确是个亮点。蔡学镛在自己的PPT设计之道中提到一点,就是将听众引入到你的故事中。之前我总理解要讲跟用户相关的故事。但是老罗彻底颠覆了我的想法,老罗的故事唠唠叨叨,没有重点,但是你就会觉得这个故事挺有趣,然后就愿意听下去。原来这么“莫名其妙”的讲自己的故事也能让听众感同身受。原因就在于这个故事的接地气,实在。

细节决定成败。老湿强调了PPT的颜色搭配,场地设计,桌椅排列,耳麦等等,其实都不是大的东西,但是合在一起却可以直接决定了演讲的质量。

说到底,演讲是个实践的事情(其实那件靠谱的事情不是呢?),所谓的技巧只是事后总结的东东。接下来的一个月,赶在猥琐的老湿的演讲的修罗(进击篇)之前,好好锻炼一下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