创新思维,说起来是个很玄的东西。坦白的讲,报名参加这个课程的一半原因是因为太专业的课程听不懂,而创新是那么个东西:

###虽然事实上的确很难,但听起来似乎总是简单。 人总是自恋的动物,年轻人总是会觉得自己是个富有创新精神的人,我也是如此。
直到被一个心理测试结果彻底打击倒。
这个心理测试有一项,是在一堆描述人的词汇中,挑选出十个最适合自己的词。于是我认认真真的选了十个看上去挺不错的词:
#####独立的,实事求是的,沉着的,开明的, ###有条理的,非情绪化的,体谅他人的 #####现实的,观察力敏锐的,灵活的 然后老师揭晓了其中的奥秘:有些词是非常利于创新的,有些词是一般利于创新,而剩下的大部分词都是跟创新没有直接关系的。
我的十个词汇中,只有“观察力敏锐”是非常利于创新,“开明的”一般利于创新,其他的,跟创新压根搭不上边。
心理测试,不一定准确,也没有必要较真。我倒不是对结果耿耿于怀,我只是觉得被颠覆了(我和我的小伙伴们都惊呆了…),关于创新的原有认识。 上面的十个词,多多少少可以描绘我性格的一部分。组合起来看,我是一个理性,冷静,中庸(我一直认为中庸是个褒义词),有同情心的人。这多半来源于天性,也得益于后天的培养。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特质,没有好坏高低之分。但是从这个测试中,我学到了这样的一点: ###在某些时候,忘掉原来的自己,进入更适合的场景,才能更好的创新。 我忘记了那几个非常利于创新的词汇,不过也不会是“无条理”,“情绪化”,“不体谅他人”之类的简单的在无关词汇前加否定。创新是有方法的,培训课上花了很多时间在讲述一些理论方法,但我想说创新也是一种思维方式、行为模式,我们需要: ###反思自己的思维模式,反思自己的行为模式 ###没有对错之分,但是我们是不是该给自己多一条前进的道路呢?是不是不应该那么固执呢? 似乎我总是打着开明的旗号,行固执之事。因为我总是习惯于在一条道上走到黑。也许按照我的逻辑,我的观点的确无懈可击,但是凭什么就要以我的逻辑为准呢?

##理性思维不是唯一的道路 我所理解的理性思维,用最简单的方式来描述,就是—— #分类 最极端的分类是一分为二,又可以称作非黑即白。为了适应这个日渐庞大的社会,为了显示理性的骄傲,我们不断的进行分类,一直到每个人都可以躲在其狭小的专业领域里。
我忽然想起了《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》,我似乎跑题了。 我想表达的是,我们平时解决问题的思路,有点类似于这种分类的感觉。精确、枯燥而唯一。
这是创新的一种途径,但是不唯一。